輕小說大展
紅樓夢:歷史與美學的啟思(下冊)

紅樓夢:歷史與美學的啟思(下冊)

  • 定價:330
  • 優惠價:9297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1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本書作者對《紅樓夢》的文本解讀作了深入而詳細的研究,早在一九八○年代初就曾提出和論述了「時代鏡子」說、「近代補天」說、「早期人文」說、「主題.主線三維結構」說、寶玉「時代精神」說;對程高本後四十回續書與曹雪芹原著作比較分析,揭示續作者如何篡改原著;對芹著後三十回佚稿的某些重點、疑問和原貌作探佚;在積極論述脂評藝術價值的同時,縷析《紅樓夢》的藝術成就並提出關於「傳奇」本《紅樓夢》「增刪五次」、芹著佚稿「迷失」者是誰等諸多原創性的觀點。此書自成系統、觀點鮮明,視野開闊,個性突出,多角度論述了《紅樓夢》的劃時代意義和美學成就。

本書特色    

  本書試圖運用歷史與美學相結合的方法,從分析《紅樓夢》所處和所反映的時代條件開始,然後進入全書內容、主人公性格和主題結構等分析,同時進行內在意義和客觀性質的分析,力求給予這部古典宏著一個較為確切的歷史定位和美學評價。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丁維忠


  筆名丁淦,一九三六年生,浙江吳興人。一九六二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。中國紅學會、中國美學會會員,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高級研究人員,長期從事紅樓夢研究,著作頗豐。曾參與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《紅樓夢》新校注本的注釋工作。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紅樓夢研究和美學的論文數十篇,著有《寶玉論》、《紅樓通析》、《論脂評》、《紅樓探佚》等書稿。曾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六部八集電影《紅樓夢》的學術顧問。
 

目錄

◆第三編 論續書
曹雪芹後三十回續著如何「迷失」
 一 「迷失」的時間
 二 「迷失」的六點奇怪
 三 「迷失者」是誰
 四 「迷失」的原因
後四十回的偽續者:高鶚?他人?
 一 程偉元、高鶚是否撒謊
 二 高續說、他續說
 三 後四十回有沒有「舊時」底本
 四 「夢稿本」是否高鶚手定本問題
後四十回「尚屬接筍」而「無矛盾」嗎
 一 「一心讀書」和「調戲」女兒的寶玉
 二 化「情」為「理」的寶黛愛情
 三 「旺相司」裡的女兒們
 四 四大家族的全面「復初」與聖明仁德的「聖上」
   (一)四大家族
   (二)關於「聖上」
 五 枘鑿不合的細節描寫
 六 關於結尾
   (一)「忠孝」雙全的寶玉出家
   (二)「白茫茫」的冬野雪景
   (三)與開卷牴觸的「歸結」
 七 續書的主題:「福善禍淫」
   第一層:「惡有惡報,善有善報」
   第二層:「淫情萬惡首,忠孝百善先」
   第三層:「善者修緣,惡者悔禍」,回頭是岸,皆大歡喜
 結語
附:辨賈寶玉「中舉」與曹雪芹「舉人」說——析一條脂批
  一 關於賈寶玉「中舉」
  二 關於曹雪芹「舉人」說
 
◆第四編 論探佚
「紅樓探佚」的必要性與可能性
 一 「紅樓探佚」的必要性
 二 「紅樓探佚」的可能性
 三 「紅樓探佚」的目的、意義
 四 「紅樓探佚」的方法
柳湘蓮「作強梁」之謎
 一 試析湘蓮的「出家」
 二 柳湘蓮所「懼」何「禍」
 三 謎底何時揭開
粵海「姬子」:探春的結局
 一 探春遠嫁的時間
 二 探春對遠嫁的態度
 三 「外藩王妃」的不可能
 四 探春遠嫁的原因
 五 「貴婿」是誰
 六 「海嘯」之伏
 七 「鳳凰」之喻:探春的婚後生活
 八 「直而不作」的「姬子」
 九 探春回不了家的原因
 十 殘局
 結語
元妃之死——析「虎兕相逢大夢歸」
 一 元妃薨逝的時間
 二 元妃的失寵與監禁
 三 元妃失寵或失勢的原因
   (一)「楊國忠」是誰
   (二)「娘娘奪錦」與「方相之舊」
   (三)析「虎兕相逢」
 四 綜觀「大夢歸」
「賈府之敗」的幾個問題
 一 賈府抄敗的前奏
 二 賈府抄沒的時間
 三 賈府抄沒的導火線
 四 一場幕後前哨戰
 五 曇花一現的「夢裡功名」
   (一)蘭、菌「高登」的時間
   (二)「高登」的本身條件與客觀可能性
   (三)「高登」與「出將入相」
   (四)「黃泉路近」的原因
   (五)「如冰水好空相妒」
   (六)李紈的「晚韶華」
 
◆第五編 論脂評
脂硯齋是誰
畸笏叟是誰
脂評的《紅樓夢》藝術論
 一 脂評的小說觀:情文論
 二 「紅樓」真實論
 三 「紅樓」典型論
 四 「紅樓」人物創作論
 五 「紅樓」情節結構論
 六 浪漫主義、象徵主義
 七 《紅樓夢》的寫法
 八 《紅樓夢》的讀法
 結語
 
跋 張錦池
 
後記
 

後記

丁維忠

  
  筆者從未想到會從事《紅樓夢》的研究,一九八○年前後,紅學界就《紅樓夢》的主題、主線和「男主角」賈寶玉的叛逆與否等論題正討論得熱鬧,研《紅》也正應從這些基本問題著手。於是筆者於一九八○至一九八二年撰寫並刊發了本書第一編「論紅樓」和第二編「論寶玉」的大部分文章,著重對《紅》書和寶玉性格作定性、定位分析,然後研究範圍又擴大到脂評、續書、探佚的研究。其中有些篇章是歷屆全國和國際「紅學」研討會的論文。當初發表時隨便抓了個名字「丁淦」,這次正式出版,恢復正式名字。
  
  筆者的解讀是先對當時爭論的觀點瞭解個大概,而暫不細讀爭論的文章,以免先入為主地影響自己的見解。曹雪芹的家史、生平是要大致熟悉的,但主攻的堡壘還是作品《紅樓夢》本身,尤其是前八十回。筆者對當時論述已多或觀點較一致的論題(如寶黛愛情),簡略述之;對爭論較集中或自認為緊要的論題(如定性分析),則重點地反覆述之。
  
  《紅樓夢》研究,乃至任何學術研究,觀點與方法具有決定性的首要意義。恩格斯倡導的「歷史觀點和美學觀點」相統一的方法或「最高要求」,及其衍生的基本原則,是本書論《紅》的指導原則,是筆者對全書和主人公作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,因此本書仍以〈研究方法〉一篇開其端。
  
  《紅樓夢》的定性分析,最大難關是主題分析。它的開卷主題詩云:「無材可去補蒼天」,脂評批注曰:「書之本旨」。然而無論前八十回原著的描述,還是主人公賈寶玉的言行表現,卻全然沒有「補天」字樣,這便成了全書的最大疑竇。能不能僅從「補天」一詞的傳統涵義,判定曹雪芹必有為「天」效力的封建主義局限性?能不能乾脆撇開,迴避「補天」不談,去論析全書的主題?不能,因為前者是從書外去找「補天」主題的涵義(「局限性」),後者是把主題詩跟全書內容脫離、隔裂,這兩種情況不符合主題分析的原則。
  
  出路只有一條:從作品所處和所反映的特定的時代條件和時代思潮→曹雪芹的創作思想(「作者自云」、「自又云」)→全書的思想內容和總體思想傾向→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和新型理想(他反對什麼、追求什麼?)來剖析石頭「無材補天」的深邃寓意或真正涵義。又,石頭是作者的「自譬」,其人格化或人物形象化是賈寶玉;因此也只能從寶玉的叛逆和理想,來理解作者的「背負」和願望,來詮釋石頭的「補天」要求或內涵是什麼。而這便是本書第一、二編所做的主要工作。
  
  在很長的時間,筆者喜歡程高本後四十回,而解讀脂本前八十回則簡直吃力。後來花了近半年時間,借助「脂硯齋閱評」等資料,基本上讀懂了前八十回寫什麼和怎麼寫,回頭再看後四十回便發覺不對頭了,它非但不是曹雪芹所續,也不光藝術水準遠遜於前部,主要是它在思想內容上對原著原意作了根本性的篡改和誤導。而這後四十回的特殊性在於:它一開始就以《紅》書的「全璧」、「曹雪芹先生」的續作出現,宣揚與前八十回「接筍」、「關照」、「無背謬矛盾之處」,手法又分外巧黠,貌合而神異,從而蒙得了廣泛的信任和長久的傳播。因此,若只著眼於它局部的寫得好與不好,或只拿它與同類續書比較,達不到打假、揭偽的目的,不足以廓清其負面影響;敘述的要點在於一個「敘」字,必須把它與前八十回作整體的分析比較,從內容、細節到主題全面觀照它與前部是否真的「接筍而無矛盾」,還是做了反面文章?它的總體意圖到底要說明什麼?這才是「辨續」的要穴,也才是臧否這後四十回續書之優劣、功過的關鍵所在!於是筆者便決意從這個角度「清算」這部續書,寫了〈後四十回「尚屬接筍」而「無矛盾」嗎?〉一文,趁一九九四年某次討論時予以發表。
  
  曹雪芹原著的後三十回底稿及其「謄清」本,早在乾隆三十二年丁亥(一七六七年)前已被「借閱」而全部「迷失」。這樁「迷」案令人奇怪的疑點很多,包括「借閱」者是誰、如何「迷失」、是「迷失」還是銷毀、「迷失」的原因等等。這一系列問題歷來令人關注和疑惑,也有不同理解。本書的〈曹雪芹後三十回續著如何「迷失」〉一文,從《紅》書與脂評中發現內證與外證,提出筆者的觀點:不是「迷失」,而是銷毀,銷毀者是雪芹的生身父親──曹頫。
  
  探索曹雪芹後三十回佚稿的大致內容、基本輪廓,形成了「紅學」的一個分支──探佚學。這不光是個好奇的問題,而是因為:不瞭解後部佚稿的基本內容,只限於對前八十回的解讀,即只見其上半身、不瞭解其下半身,那麼對於《紅樓夢》全書的理解,將是不全面、不完整的(尤其在程高本後四十回續書干擾、誤導讀《紅》的情況下)。而芹著前八十回和脂評,實際上是提供了得以瞭解後半部佚稿的某些重要預示和殘跡的,據此,本書對柳湘蓮「作強梁」、探春與元妃的結局、賈府之敗等問題,作了專篇探佚。其中如對第四十七、七十二回的解讀,探春的「海外王妃」說,元妃的「虎兕相逢大夢歸」等等,一直是《紅》書和探佚的要點、難點、熱點、疑點,筆者都予以試析。
  
  《紅樓夢》的美學貢獻或藝術成就,魯迅作了高度概括:對「傳統寫法」的「打破」。但這個課題之大,絕不亞於啃其思想成就的艱鉅。怎麼辦呢?魯迅的概括和脂評的藝術論評述,某些觀點是相通的,如《紅》書的人物描寫絕不同於歷來「敘好人完全是好,壞人完全是壞」,「美則無一不美,惡則無往不惡」,「愧煞古今小說家也」等等。那麼能否一箭雙雕:既縷析脂評的藝術價值,又概述《紅樓夢》的藝術成就呢?筆者作了嘗試,寫了〈脂評的《紅樓夢》藝術論〉一文。(這次出版,本書的多篇題目有所改動。)
  
  「把《紅樓夢》當作小說來讀」,這個觀點絕對正確。但是,這「小說」和「讀」法兩個概念本身,歷來的理解又分歧很大。傑出的、經典的小說,其歷史地位和美學價值,總是須從歷史的和美學的、宏觀的和微觀的等等角度來讀它。只要能解析出它所蘊涵的訊息量和價值量,便是適宜的讀法。解讀是檢驗讀法的唯一標準,然而由於解讀的觀點和方法的不同,又必然導致對《紅樓夢》的不同見解和發現,形成二百多年來紅壇的分外熱鬧、紛繁的「百家爭鳴」的局面(包括眾多一流或超一流的「國學」大師)。時至今日乃至今後,關於《紅樓夢》的幾乎每一個論題,必定仍會不斷地爭論下去,而《紅樓夢》也正是在這種種分力的合力中不斷得到深入的理解,「紅學」也必在爭鳴中不斷向前發展!
  
  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5620028
  • 規格:平裝 / 280頁 / 25k正 / 14.8 x 21 x 1.4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曹雪芹後三十回續著如何「迷失」
 
從脂評中得知:雪芹所作《石頭記》原稿,在前八十回之後尚有後「卅回」,而且全稿已基本完成,全書末回是「警幻情榜」。脂觀齋對這後三十回原稿已經抄錄「謄清」(畸笏叟說他見過「有一次謄清」)。由於脂硯齋的評批是隨閱隨抄隨評的,並「非從首至尾閱過」再下評批,所以他的某些前期評語往往出錯,如把副十二釵的「芳諱」都搞錯了等等,但後來他是「閱」了、「抄」了後三十回全稿的,直至〈情榜〉。畸笏叟也「見」過全部的後三十回原稿,並且下筆比較謹慎,因此糾正了脂硯前期評批的不少錯誤。總之他倆關於後三十回原稿的一些記錄,是可靠的,是今天我們探知這部三十回佚稿的珍貴資料(脂硯的評批則要分清是前期批還是後期批)。但十分可惜,曹子的這部後三十回原著,早在「丁亥夏」(乾隆三十二年,1767年)前後已經「被借閱者迷失」,包括曹子續書底稿甚至脂硯齋「謄清」本都蕩然無存。
 
以上三個基本事實:曹子有後三十回原稿,脂、畸見過,後已全部「迷失」,紅學界對此已獲得基本一致的共識。然而問題是:雪芹去世後,脂硯、畸笏對這位亡靈用血淚寫成的如此珍貴的後三十回原稿,怎麼如此不珍惜、不保護、不負責,隨便借人「迷失」?這後部底稿,業經脂硯「謄清」,就算「借閱」而「迷失」,借、失的總是底稿或謄清本兩者的其中之一吧,怎麼會兩者全都「借」去、全都「迷失」?前八十回的雪芹藏稿和脂硯抄本,被借走了不知多少次,怎麼一次也沒有「迷失」,而後三十回的底稿和抄本,卻是一借就「迷失」,而且借一批就「迷失」一批,一去不回頭?(它們是分批「借閱」、「迷失」的,見後文)……這樣就產生了四個問號:曹子的後三十回,究竟是如何「迷失」的?究竟是「迷失」還是銷毀?銷毀或「迷失」者是誰?「迷失」的原因?讓我們分析一下: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古典文學】看見古籍之美,認識古人美學,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、雙書7折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
  • 飲食烘焙展
  • 簡報溝通說話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