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五社聯合書展
憲法學的新視野(一):憲法理論與法學方法

憲法學的新視野(一):憲法理論與法學方法

  • 定價:350
  • 優惠價:95333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15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本書前三篇處理憲法解釋與憲法理論在論證結構上的關連,其中蘊含一個想法,認為法解釋無法不納入對於社會現實的描述與考量,可以說已經涉及法的科際整合研究。第四與第五篇則處理作為繼受法學之憲法釋義學的方法論問題,這個問題意識早就出現在討論「價值秩序」的第一篇論文,所要反省的是直接將法學移植當作比較法學的學術慣習,並在不否認繼受法學的歷史存在與其貢獻的前提之下,思索如何建立一種具有自主性與在地性的憲法學。最後兩篇論文則已經超出憲法學的領域,前者討論當代德國法哲學暨公法學者Robert Alexy的法理論,由於他具體處理的問題都在憲法學領域,因此可視為運用法理論於憲法學所開展的極佳範例,十分具有參考價值。後者則從傳統德國法學方法論的困境出發,將眼光轉移到英美法學對於法律思維的探討,試圖為法學方法論找到另一個觀察與分析的角度,對於憲法解釋的議題亦能提供一些參考。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張嘉尹


  現職:
 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教授

  學歷:
 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

  經歷:
  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
 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
 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
 

目錄

第一章 論「價值秩序」作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
第二章 基本權理論、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
第三章 憲法解釋、憲法理論與「結果考量」
第四章 憲法、憲法變遷與憲法釋義學
第五章 Zur Rezeptionsfähigkeit der Verfassungsrechtsdogmatik und Ihrer Grenzen
第六章 法律原則、法律體系與法概念論
第七章 法學方法與法律推理
 



《憲法學的新視野》(一)自序:邁向多元與開放的憲法學 


  本書是作者預計出版之論文集系列的第一本,所收錄的論文以對於憲法學的方法論與理論反思為主要的問題意識,這種對於法學的反思意識,二十幾年來一直伴隨著我的學習與研究。從碩士階段的《憲法解釋理論之研究》,博士階段的《基本權客觀面向的證立與批評》,到回台後十多年來從事的法學研究中,我總是發現,欠缺理論反思的法學只會走向僵化與教條化,其結果是法學不但不與法學對話,法學也不與外界對話,法學看似的自主性其實是以自居於象牙塔中為代價,今日不少對於法學的批評即著眼於此,這個現象可稱之為「法釋義學的教義化」(die Dogmatisierung der Rechtsdogmatik)!
     
  法學的核心或典範雖然是法釋義學(亦有稱之為「法教義學」),但是作為一門學問的法釋義學本身並不是自足的,即使僅僅從事於整理、分析與評論法律實務的資料,或是對於法律進行正確的詮釋與續造,法釋義學都會遭遇到一些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,此時有賴其他學科或是研究領域的支持,方能脫離困境,因此無論在教學與研究上,法律社群在狹義的法學或所謂的部門法學之外,還發展出一些被稱為基礎法學的研究途徑,比較為人所熟悉的是法理學、法學方法論以及法社會學,法理學宛如指南針,提供法學一個永遠朝向正義的方向感,法學方法論像是3D地圖,同供法學對於自身的定位與自身邏輯的理解,法社會學則是法學的活水源頭,透過法律事實的研究,協助法學不昧於生活世界的錯綜複雜。基礎法學雖然對於狹義法學有這麼多的貢獻與功能,但是稍加觀察即可發現,基礎法學在各方面的邊緣化,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現象,除了種種現實因素之外,部門法學的背後似乎隱隱有一種學術意識型態,認為正統法學即是部門法學,而部門法學即是法釋義學,殊不知部門法學加上基礎法學才是法學的康莊大道,這是本書所收錄各篇論文所共享的一般旨趣,亦即,提倡一種更寬廣的法學視野,主張法學中理論反思的必要性,如果套一句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名言:「欠缺知性的感性是盲目的,欠缺感性的知性是空洞的。」可以這麼表達:「欠缺理論的法釋義學是盲目的,欠缺法釋義學的理論是空洞的。」
     
  本論文集收錄的論文,大抵皆撰寫於2000到2005年之間,這段期間是我回台以後的前六年,主要將留德期間即已發展的一些方法論與理論層面的想法,針對幾個具體的問題意識做一些落實與開展,前三篇〈論「價值秩序」作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〉、〈基本權理論、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〉、〈憲法解釋、憲法理論與「結果考量」〉,處理憲法解釋與憲法理論在論證結構上的關連,其中並蘊含一個想法,認為法解釋無法不納入對於社會現實的描述與考量,可以說已經涉及法的科際整合研究。第四與第五篇〈憲法、憲法變遷與憲法釋義學〉、〈憲法釋義學的繼受與其界限〉(以德文寫成),處理作為繼受法學之憲法釋義學的方法論問題,這個問題意識早就出現在討論「價值秩序」的第一篇論文,所要反省的是直接將法學移植當作比較法學的學術慣習,並在不否認繼受法學的歷史存在與其貢獻的前提之下,思索如何建立一種具有自主性與在地性的憲法學。最後兩篇論文〈法律原則、法律體系與法概念論〉、〈法學方法與法律推裡〉則已經超出憲法學的領域,前者討論當代德國法哲學暨公法學者Robert Alexy的法理論,由於他具體處理的問題都在憲法學領域,因此可視為運用法理論於憲法學所開展的極佳範例,十分具有參考價值。後者則從傳統德國法學方法論的困境出發,將眼光轉移到英美法學對於法律思維的探討,試圖為法學方法論找到另一個觀察與分析的角度,對於憲法解釋的議題亦能提供一些參考。由於本書所收錄的論文都是在數年之前完成與發表,參考文獻的引註必然有不少缺漏之處,本書雖做了一些增補,但是仍不完整,這是必須事先向讀者致歉之處。
     
  論文集的名稱原本取為《憲法學的視野》,以呼應書中各篇論文的基本方法論立場,主張打開作為憲法釋義學之憲法學的視野,並提倡一種多元的、開放的憲法學理解,這種視野的開放不但必須立基於嚴格的方法論意識,而且必須建立憲法理論的中介上,方才有可能在開放的同時不致喪失其應有的同一性,不致於在法律科際整合研究的洶湧趨勢下,失去其作為憲法學的身分。類似想法,並非我所獨創,目前無論在強調法律科際整合研究的美國,或是在擔憂憲法學過度法釋義學化的德國,都能找到知音。林主編建議將書名微調成《憲法學的新視野》,由於不失作者原意,又可以強調這種立場與傳統以來對於憲法學理解之間的差異,我欣然接受這個新名稱。
     
  由於我生性疏懶,過去這些年來學界友人幾度催促,雖曾產生集結論文出版的想法,如果不是五南出版社法律主編林振煌先生的積極促成與大力協助,恐怕到現在這本論文集的雛型都還沒出現,對於林主編的玉成此事,我十分感激。本書的出版,還要感謝幕後幫忙統籌與校對的學生與出版社編輯,有蕭旭東、蔡敦盛、陳鼎駿、黃大烜、陳昱寧、黃蔘、吳明儀與李承毅同學的協助,以及五南出版社編輯人員的持續用心,本書才能在此時問世。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571162591
  • 規格:平裝 / 272頁 / 17 x 23 x 1.36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人文社科、生活風格】堡壘文化|奇光|雙囍|廣場,電子書聯展, 單本88折,雙書82折!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經典翻譯文學展
  • 世界閱讀日(書評)
  •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$20